BOB集团

投资千万后他的电影bob院遭遇严重停业危机:手下20多名员工都去打工了
发布时间:2023-07-09 09:01:41

  BOB集团停业之后,李程(化名)每天都会开车去附近的商场转上几圈,看看其他商铺的复工情况。餐厅、服装店明亮的灯光点亮了他的希望,但寥寥无几的人群又使他的心沉了下去。

  李程是一位影院经理。两年前,他将广州一家新开商场的第四层包下来,后装修成电影院。影院有7个影厅,能容纳1000多个座位,雇佣了20位员工。

  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640亿,李程的影院也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到2020年初,包括这家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注册影院多达12408家,它们对今年的春节票房都寄予厚望,纷纷预售春节电影票,光是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就达到4亿。

  但新冠疫情使这些希望破灭。1月23日,以《囧妈》为首的7部贺岁片宣布撤档。一天后,国家电影局要求全国影院停业。3月初,随着疫情放缓,部分地区的影城陆续复工。但3月27日,复映的影院被国家电影局再次叫停。

  电影行业的危机有目共睹,微博#拯救中国电影院#的话题下,阅读已经接近百万。电影人张小北也写道,即使在号称“影视寒冬”的 2019 年,中国电影行业都还没到需要严肃讨论拯救电影院的地步,但现在,全世界电影行业都在苦苦思索如何拯救电影院了。

  停业期间,李程每隔3天还是会去一次影院,给音响和放映机器通电,以免主板损坏。商场电梯抵达四楼影院的按钮已经熄灭 ,平时坐得满满当当的电影院里,现在只有他还在放映室里,看放映机射出一束白光,打到空白的幕布上。

  我在影院工作了十年,从来没见过这么严重的停业危机。上一次还是汶川地震,全国娱乐场所停业三天。虽然那段时间娱乐消费低迷,但是影响毕竟有限。

  我现在独自住在影院旁租的房子里,每隔三天就去影院巡逻一趟。影院迟迟不开业,我也很无奈。这家影院我一共投资了一千多万,有7个厅,里边还包括一个巨幕厅,可以放好莱坞特效的。一千万是开影院的门槛,我们影院的设备比较好,装修也很新,平时每天能卖两三百张票,周末有时能卖上千张票。

  对影院来说,春节档是收入的大头,通常我们春节一周的收入,就能占全年营业额的十分之一。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影院为春节档做了很多预热,开了跨年派对,预售了两万多元的贺岁片电影票 ,我还额外进了三四万的零食、饮料。

  但是在1月初,新闻开始报道疫情逐渐扩散到武汉之外, 来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少。影院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要播七部贺岁片,1月21日开始,我们陆续收到影片撤档的消息,最后,是七部贺岁片全都宣布撤档。片方也是担心票房,如果在疫情期间上映肯定收不回成本。我们只好给顾客退票,还好大家都很理解 。

  后来看到《囧妈》转到网络平台放映,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其实我们业内并不太看好它,毕竟过年前贺岁片预售卖得最好的是《唐人街探案3》,但你是院线电影,没有协商就转向网络平台,就是背信负义嘛。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政府明确通知要求全国的电影院停业,我通知完员工, 也关门停业了。贺岁片集体撤档后,我就不打算开业了,因为电影院已经完全没有新片放映了,顾客也不会来看旧片,每天守着柜台,也只是干熬。

  预热的损失里,这些零食和饮料倒没什么,爆米花可以现炸,可乐浆可以退给厂家,但最大头的,是铺租、工资,停业也要支出的。停业后我们有和商场商量租金减半,所有员工都是拿最低工资,但即使这样,每个月光是铺租、工资就要支出二十万。

  电影是现金流的行业,大家都以为春节能大赚,停业前账面的资金也就够撑一个月的开支。二月以后,每月十五万的铺租,我已经和商场商量着先不交了。协商的时候商场还是比较通融的,毕竟如果影院开不下去,商场的人流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复业后铺租也还是要补交的。这一个个月的账就这么垒起来,压在我心头。

  2月底全国复工以来,陆续有影院复业 。3月1日,我自己从梅州老家回广州,张罗着复业,通知员工回来上班,期间也有客人打电话来,咨询什么时候复业,我那时就觉得,复业应该近在咫尺了吧。

  也有担忧,因为就算是复业,售票也是隔排隔座,一场电影最多卖三十多张票,每个月还是会亏钱,但如果周围的影院都开业了,我们也要跟着开业,以免流失客流。开业才能有收入,能挽回一点损失也总是好的。

  前一天,我还在联系消毒公司来影院彻底消毒空调设备,结果3月27日,国家电影局忽然通知电影院要继续停业。我在家里看手机,刷到这条消息,心情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谷底。

  我在朋友圈转发继续停业的公告,心里特别委屈。按理说,商场关门时间比电影院早,所以大部分影院用的都是独立换风系统,不算密闭空间。

  我和手底下的20多个员工也是微信联系,我都鼓励他们先找着临时兼职。虽然明面上他们没说什么,但是停业期间,每个月只能发给员工一千多块的基本工资,也留不住他们。我们影院附近有很多建材、化工的工厂,他们现在都进了附近的工厂打工,等开业再回来。

  我知道停业后有连锁影院开始搞线下外卖,但我们影院的餐饮存量小,没有价格优势,做外卖也不会有人买bob。最近我们也有在网上卖套票,平时三十块钱一张票,现在88块含五张电影票。但卖到现在,也只卖出了一百多套。其实整个电影行业都在卖套票,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因为只要不开门,做什么都是空中楼阁。

  我们全国的影院经理有个微信群,平时大家在里面发一些政策通知。疫情后大家都在感叹生意难做,这两个月很多人熬不住了,在群里转发低价转售影院。也有人专门建了影院转售群。我就在两个这样的微信群里面,一个群495人,一个群112人。但都没有转卖出去,毕竟现在谁敢接盘呢?

  偶尔和其他开影院的朋友吃饭,得知他们的状况也很艰难。有人为了开影院,连房子都抵押上了,怎么样也得撑着开下去,有人说要找民间,也有人来找我借钱,但我单单撑过去就很艰难了,我也帮不了他们。

  我一开始做的是保健品销售,做了一年,觉得这个行业赚不到什么钱,就转行成为一名影院经理。之所以入了电影院,也是那时刚好有在电影院工作的朋友带我入行,就直接应聘了一家影院的副经理。这十年里,我在广东省的各个城市兜兜转转,有时候刚到一个城市落脚,公司又在别处开分店,我就又要被调到另一个城市里。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和几个同行投资影院 ,我所有的钱都投资在这个影院里了,家搬到了这边,在影院附近租了房子住,女儿也在这里上学。

  电影院就是传统实业,赚的都是辛苦钱。相比线上直播、短视频这些来钱快的行业,我们前期投入大,开影院投资一千万只是个门槛,回收期又长,通常要6-10年才能回本,大部分经营状况良好的影院,一开始都是亏钱,后来慢慢撑过去,最终盈利。

  今年是我们电影院开业的第三年。第一年熬得很辛苦,商场没打响名气,我们知名度也不高,就是在咬紧牙关撑下来。第二年总算收支平衡了。本以为今年可以开始有盈余,现在看来,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

  一想着投资的还没还清,梅州老家的房子还要还房债,还有每个月越累越高的开支,我就睡不着,忍不住开始计算,还有哪些钱要还。

  影院什么情况,家人也都知道,他们有时也会安慰我说,疫情总会过去的。困难的不只是我们一家人。疫情下,全中国千千万万人,甚至全世界都困难。

  其他实体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没想过转行,一定要撑下去。我就是等着开业,独自住在租的房子里,每天看看电影,看看书。平时上映的我自己基本上都会在影院里看。现在有时间了,就在网上看看有些经典老片,比如说《无间道》、《复仇者联盟》,我早就想看了,之前一直没时间。最近我也对经济类的书很感兴趣,经济萧条、产业败退,以前看的时候没有感觉,现在放在现实里都解释得通了。

  现在,我每天都开车去其他商场转转,看看他们的人流状况、经营状况怎么样。虽然商场里的店铺陆陆续续开了,人流连疫情前的五成都没有。

  广州的影城还好一点,二三线城镇的影院倒了一。其实现在商场里的影院基本都有铺租减免,但有些影院觉得再撑下去也是亏钱,实在没必要做下去。

  我估计这次疫情过后,大集团旗下的电影院,和一些原本盈利好,又是黄金地段的中小型影院,还是可以撑过去的。但那些原本就赚的不多的影院,估计就不会再贴钱坚持下去了。去年全国有1万多家影城,其实市场供给过剩。通过这次疫情淘汰掉竞争力不强的影城,也是对存活下来的影院不幸之中的一些慰藉。

  2月份的时候我还会失眠,到了今天,我已经接受了停业的事实,没什么想法,只希望赶快开业。其实全世界都是一体的,欧美的疫情不平息,好莱坞的就不会全球上映。没有上映,就算全国影院都开业,来看电影的人也少。这次疫情对电影院来说就是个生死劫。收支平衡今年我是不敢想了,毕竟开业后我们还要慢慢还停业时的租金、加盟费。

  3月份国内疫情基本就控制住了,现在往后,如果连续两个14天没有激增病例,形势基本上就安全了。我估计等到5月,影院也能开业了。如果那时开业,还能赶上五一假期。我和其他开电影院的朋友都互相安慰,熬过7月,等上映,观众对影院有信心,我们就会有转机。很希望国家可以给出一些政策扶持、专项基金,再对税收有所减免,也希望可以早点拿出来救市。

  其实我也不想忧国忧民,但我知道企业倒闭潮之下,没人可以独善其身。企业有业务有订单,民众有工开,大家有钱去消费,社会的经济是环环相扣的。快点好起来吧!

  本作品著作权归每日人物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