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智能眼镜BOB集团的未来有没有实际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5 09:05:42

  BOB集团手机什么时候会被完全取代,这或许是很多读者都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智能手表这类产品由于使用场景并不多,功能也不够完整,短时间内很难承担起“取代手机”的重担。因此就有一些企业将希望寄托在另一种产品上,也就是那种看起来就很高科技的智能眼镜。

  9月14日,小米官方宣布推出一款概念新品——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从外观来看,这款眼镜与我们常见的眼镜差别不大。小米官方宣称“戴上它,画面跃然眼前”,简单来说,小米这款智能眼镜能够将某些特定信息以一个特殊的方式投放到佩戴者的视野当中,那么小米智能眼镜的推出是否能重新掀起智能眼镜的热潮?

  从小米官方给出的解析来看,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搭载四核心ARM处理器、电池、触摸板、Wi-Fi/蓝牙模组等组件,运行Android 操作系统,整机重量51g。为了智能眼镜显示出画面,小米采用了MicroLED 光波导技术,将芝麻大小的 MicroLED 微型显示屏隐藏于镜架之中,通过先进的光波导镜片,让光线进行无数次反射和扩散,最终传递到人眼前。

  不过对于智能眼镜来说,能够显示画面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它不能发挥什么实质性作用,那也只能被称作是噱头产品,并无实用性可言。因此小米在眼镜中集成了497颗微型传感器和通讯模块,并拥有四核心 ARM 处理器、电池、触摸板、Wi-Fi/蓝牙模组等,运行 Android 操作系统,让它成为一款具有独立操作逻辑的智能终端。

  至于功能方面,根据小米官方放出的宣传片可以初步了解这款智能眼镜主要有五个功能:信息通知、接电话、地图导航、拍照以及语音翻译。

  其中让小雷比较感兴趣的是导航功能,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小米智能眼镜不但可以显示地图,还能显示时间、车速以及预计到达时间/距离。相比起手机和手表上的导航,智能眼镜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要更胜一筹,对于那些需要经常骑行的用户来说,可能会是刚需。其他的功能小雷就不在这一一细讲了。

  但这个视频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小米智能眼镜的显示区域只有右镜片,并且显示的色彩只有单一的绿色,长时间使用很有可能让用户眼睛感到疲劳。同时考虑到它的机身重量仅有51g,基本不可能配备一块大电池,因此在续航方面,小米智能眼镜的表现可能很难让用户满意。

  最重要的是,小米这款智能眼镜虽然说只是一款概念产品,但它依旧没有脱离近十年前谷歌眼镜留下的框架。严格来说它并不算是一款从无到有的产品,最多也就是把谷歌眼镜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其实早在 2012 年,智能眼镜就已经诞生,其中让小雷最深刻的就是谷歌推出的Google Project Glass。从外观上来看,谷歌智能眼镜就像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产品,它集中了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各种想象,其装载了摄像头、显示屏、扬声器、麦克风等诸多元器件。

  谷歌的这款眼镜就像是一款可佩的智能手机,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实现拍摄照片,发送信息,以及运行其他功能。虽然它看上去确实很酷,也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用户的需求,但显示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和1500美元的售价使得它很难被市场所接受。与其说它是一款智能眼镜,不如说它是一款售价高昂的高档玩具。

  因此谷歌在2015年宣布停止销售第一版谷歌眼镜,并关闭了Explorer项目。种种原因使得谷歌眼镜不但没有成为行业先驱,反而变成了智能眼镜的“牺牲品”。

  不过谷歌并未放弃对智能眼镜的深入研究,2019年,谷歌发布了第二代谷歌眼镜,相比起第一代,这款眼镜的主要面向群众从普通消费者变成了外科医生、技术工人等专业人群,售价也降低到999美元,根据美国联邦劳工统计局2012年的数据,大约4600万美国人从事的行业,需要穿戴设备的协助,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5200万人,智能眼镜的前景十分开阔。

  但它的缺点依旧存在:缺少生态和应用程序,很多特定功能需要企业自行开发定制,个人用户很难体验和发挥两款眼镜的全部实力。

  除了谷歌,像微软、Facebook等企业也纷纷入局智能眼镜市场,不过它们的产品皆停留在商业市场,没能改变在消费级市场缺少实际价值的窘况。BOB集团真的就没有企业能够做出一款让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智能眼镜吗?

  苹果或许能够改变市场,业内猜测苹果智能眼镜可能于未来两年左右发布。用户戴上眼镜后,就能呈现出电影、地图和其他内容,取下眼镜之后,这些AR的功能就能立刻在iPhone上显示。

  与微软,谷歌这些企业相比,苹果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足够完善,或许能够为智能眼镜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用户看到完善的软件生态才会购买,市场规模扩大,研发成本降低,价格也会随之慢慢下降,如此形成正向循环。

  不管如何,智能眼镜要想被市场所接受,最重要的是如何将价格控制在普通消费者都能接受的程度。在价格未下降至消费者预期之前,智能眼镜很难普及,也绝不可能取缔手机成为下一代人手一台的智能终端设备。

  在小雷看来,未来会取代手机的不会是任何一种单体设备,而是由进化成本地计算中心的手机 + 手表 + 眼镜 + 耳机等多种可以互相通讯的产品所共同组成的系统。无论是小米智能眼镜也好,还是苹果AR Glass也罢,都仅仅只是这个系统当中的一小部分,从当前产品的表现和市场的体量来看,它都绝对不可能成为所谓的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

  不过,我们也不能说小米的这款智能眼镜完全没有实际意义,虽然当下的智能眼镜都没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也很难让消费者为其买单,但它的诞生能够让更多消费者重新注意到智能眼镜市场,也很有可能会促进这一行业产生变革。

  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巨头ARM正寻求提高其芯片设计的价格,该公司希望在今年备受期待的纽约首次公开招股(IPO)之前提高收入。目前,超过95%的智能机都使用了ARM的芯片架构。多名业内高管和前员工表示,ARM最近已通知了几家大客户,告诉他们公司将彻底转变商业模式。 ARM计划停止根据芯片的价值向芯片制造商收取使用其设计的特许权使用费,转而根据设备的价值向芯片制造商收费。这意味,该公司每售出一款芯片设计就能多赚几倍的钱,因为智能手机平均售价要比芯片贵得多。这一变化是数十年来ARM对其商业战略做出的最大调整之一。目前,软银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正寻求提高ARM的利润,在ARM即将

  日前,全国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北京团全体会上介绍,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并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2024年)上半年量产。雷军称,“小米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北京企业,一定扎根北京发展,为首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小米汽车已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建设总部基地,包括销售总部和研发总部。产能方面,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来源:小米自动驾驶官网此前,雷军曾表示,自己有1/2的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2022年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30亿元人民币,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技术方面,去年8月,小米自动驾驶首次公开亮相。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车

  汽车顺利完成冬测 明年上半年量产 /

  就在本周,荣耀在上海举办了 Magic5 系列发布会,会上官方正式揭秘了此前预热的「青海湖电池」所采用的硅碳负极技术,并宣布荣耀 Magic5 Pro 和 Magic5 至臻版在行业中首发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电池容量均达到 5450mAh,机身厚度也均是 8.77mm。按照荣耀 CEO 赵明的说法,搭载大容量「青海湖电池」的荣耀 Magic5 Pro 和至臻版都能支持重度使用一整天。事实上,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很早被行业探索,特斯拉2020 年发布的 4680 电池就采用了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再加上全极耳和干电池技术,官方宣称新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 300Wh/kg。在目前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技术发展中,硅基材料的关注度最高,产业化的希望也

  捡漏,特斯拉都在用的硅基负极电池到底是什么? /

  电车汇消息:一定把车造好,绝不辜负大家的期待!3月5日,雷军作为全国代表,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小米造车在各位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高度支持下,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同时雷军还表决心称:“一定把车造好,绝不辜负大家的期待。”从雷军此次公布的消息来看,小米汽车已经接近最后冲刺阶段了。作为新车量产上市前的关键节点之一,冬季测试通常包含整车动力性能冬季标定、三电性能冬季测试、电池热管理系统冬季标定、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冬季标定、底盘冬季测试、整车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测试和电子电器冬季测试等环节。有观点认为,顺利完成冬季测试的小米汽车,已具备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的条件。雷军还声称,自己有1/2的时间花在

  汽车明年上半年量产 /

  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来了!近日,网络上又曝光了一组小米重度伪装测试车的照片。一同曝光的还有车辆内饰,包括一块中控大屏。最近,关于小米可能获得造车资质的新闻也传得沸沸扬扬。智驾方案、激光雷达、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能确定,下一步曝光的会是,价格?可能有多种动力模式这次曝光的小米汽车图,还是重度伪装的工程测试车。定位中型溜背式轿车,和之前曝光的路测车型基本一致。有网友猜测,超长车头或许意味着小米汽车给内燃机留下空间,所以会采用多种动力模式,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都有可能。从一同曝光的车辆内饰图来看,小米汽车很有可能会搭载一块悬浮式中控大屏。此外,工程测试车车顶还留有激光雷达接口,这么看小米汽车激光雷达版的布局会和理想L9的类似,都是“瞭望塔式”

  汽车首曝悬浮中控大屏,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全都安排 /

  据日本EE Times报道,Techanarie近日报告了中国最新智能手机小米12T Pro和Vivo X90 Pro/Pro+的拆解分析结果,发现了不少这两部手机配备的自研芯片的亮点。报道剖析了高通骁龙的三星4nm、台积电4nm两个版本芯片的区别,同时发现小米12T Pro与vivo X90 Pro两部手机的内部结构乎一模一样。本篇结合华为畅想50的拆解报告,一起来看看国产手机的自研之路开展得如何。自主研发电池充电IC小米12T Pro据悉,小米12T Pro于2022年10月发布,搭载骁龙8+ Gen 1芯片组,采用三星电子4nm工艺;小米12S于去年7月发布,全系列搭载有着安卓最强芯之称的新一代骁龙8+ Gen1,采用台积电4

  在规则中改了一下线宽。板都绿了,怎么才能先画条0.5宽的线 在规则中改了一下线宽。板都绿了,怎么才能先画条0.5宽的线

  最近写了个程序,用的是内存映射,在WinCE5.0中运行蛮顺畅的,速度也挺快,但是到了WinCE6.0中好像变慢了。 听前人说5.0的内存映射交换区会到1G的时候再去交换,而6.0的交换区到了1M就要交换了,交换频繁了所以相关处理也变慢了。 听说6.0的1M交换区可以到驱动里改,但因为6.0的PND是买来的,所以应该我们自己是修改不了BSP的。我想问的是,是否可以不改BSP就可以改这1M的交换区,如果有,什么函数什么参数可以做到此?如果要BSP,那要改BSP的哪里?因为我们自己也有开发6.

  请问大家一个sdk定制问题 在定制系统时,我选择了开发板给的bsp,编译通过后生成新的sdk时却出现问题。 一般在生成新的sdk时,emulation项中可以设置长、宽的。而我这却是灰色,无法设置。当我编译sdk后安装成功后,在tools-》deviceemulatormanager中却无法打开相应的模拟器。并且我这sdk只有5M多点,我以前生成的都超过20M的。 请问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wince6.0生成sdk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蓝猫淘气于2016-1-1314:39编辑 如今的便携式设备(手机、平板等)不仅重量轻、体积小,非常使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续航能力。在不增大电池容量的情况下,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是非常受关注的话题。加速度传感器在辅助系统低功耗设计方面,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然而加速度传感器又是怎样辅助系统降低功耗的呢?飞思卡尔推出的加速度传感器型号非常多,MMA8652就是其中的一颗,特性大致如下:1.95~3.6V电源电压;1.62~3.6V数字接口电压;±2g、±4g、±

  Ti的TPS60230能够以高达125MA的总调节电流来驱动5个白光LED,只需4个小电容便可以进行正常操作,并采用节省空间的3*3MM方QFN封装.白光LED电荷泵电源

  站点相关: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相关FPGA/DSP总线与接口数据处理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其他技术存储技术综合资讯论坛电子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