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2021年中国眼bob镜镜片行业
发布时间:2023-09-25 16:33:57

  bob由于眼镜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在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眼镜市场迅速恢复活力。2020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其中,全国眼镜镜片零售市场规模为308亿元。预计2024年国内镜片零售

  国内镜片市场销售额方面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的销售额占行业总额的85%,依视路、卡尔蔡司、万新、明月分列前四,国际品牌仍占据优势;相较于销售额,国内镜片市场在销售量上的分布更为分散,万新销量领先,明月次之。

  连锁眼镜零售店仍是消费者购买眼镜及镜片的首选渠道,而选择医院眼科、眼科诊所或视光中心配镜的比重快速增长,已超过20%。大部分消费者拥有1-2副眼镜,近七成更换频率超过1.5年。根据眼镜产品回收调研,我们认为最适宜的“眼镜生命周期”不应超过1.5年。

  疫情零星反复,业内各方应积极探索线上零售新形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零售端应以提升专业度为核心要务,主动加强设备、人员、产品与流程专业性的投入与培养。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国货热潮,也给予从业者们纠正消费者对国产眼镜镜片品牌和质量认知的机会,各方应进一步加强市场教育,致力于消除“暴利”认知误区,培养消费者对于国内产品的品牌自信。

  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十四五”成为了实现国民经济下一个飞跃的关键时期。在眼镜及镜片领域,由中国眼镜协会牵头编制的《眼镜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回顾了“十三五”阶段我国眼镜行业的突出表现,并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行业将以保持行业发展稳中加固、实现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标准体系建设、优化完善产业布局等为总体目标,以科技、健康、绿色、时尚作为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按照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建设模式和战略要求,从战略上全面调整和优化行业经济结构。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研,全球范围内至少有22亿人存在视力问题,其中至少有10亿人的视力问题本可以预防或尚未得到解决。伴随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渗透和用眼场景的增多,视力问题逐渐低龄化,也使得视力问题人口基数逐步扩大。12岁以下儿童面临假性近视、远视、散光、斜视等视力问题需进行预防和矫正、12至18岁则需要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40岁后成年人视力因年龄增长出现减弱及其他眼部病变都增加了对眼镜品类和功能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消费意识先进且消费能力较强的1960-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渐步入中老年,解决中老年同时看远和看近视觉需求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受众人群也将呈上升趋势。在整体受众规模极为庞大的背景下,我国的眼镜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2020年,中国近视人口已达7亿,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超过50%。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课程负担加重等原因,我国儿童青少年整体近视率偏高,且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也拟将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以此控制近视率增长。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期间长期上网课及使用电子产品影响,2020年,中小学生近视率较2019年增加了2.5%。一方面,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增加了对眼镜镜片的需求;另一方面,青少年视力问题愈发受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重视,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矫正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催生了对近视防控相关功能性镜片的需求。

  周边离焦、渐进多焦点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青少年功能性镜片市场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眼镜及镜片产品附加值

  镜片作为眼镜的核心功能性部件,发挥着保护双眼及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和购买力增强,在传统的单光镜片基础上,应用周边离焦、渐进多焦点等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人群特定需求的功能性镜片快速发展起来。现阶段,普及度较高且未来仍有极大需求空间的功能性镜片类型主要包括青少年近视管理、舒缓视疲劳及渐进镜片等,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的市场空间与增长速度尤为突出。目前,镜片市场中近视防控镜片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渐进多焦点、周边离焦、多点近视离焦等。上述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眼镜及镜片产品的附加价值,有效优化改善行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配镜需求多是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造成同时具有视近、视远的双重困扰,属于40岁以上人群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为降低中老年人配镜者看远、中、近物时频繁调节产生的疲劳感和眩晕感,同时让视野更清晰、宽阔,多焦点渐进镜片在一个镜片上实现了从上至下无数近附加镜的逐渐变化,为配镜者提供由远至近的、连续的、清晰的视觉效果,是目前老视配镜者首选矫正方式。目前老市场中渐进眼镜的渗透率较低,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产品认知的提升,多焦点渐进镜片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镜片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和辅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以及下游的代理商、经销商和镜片零售商组成,其中零售商包括连锁眼镜零售商、眼镜零售门店、电商平台、民营眼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附属的配镜中心等。上游厂商主要向中游生产商提供树脂、玻璃、塑料及模具、光学添加剂等镜片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此外还向下游零售商提供验配设备;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除了加工生产镜片成品和定制的车房片,还要承担材料、膜层、工艺技术、光学性能等方面的研发设计工作,并为下游销售渠道提供销售折扣、专业设备、加工、售后、销售员及视光师专业培训等支持;下游零售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需要在门店配置专业设备和专业视光人员,为消费者提供验光、配镜、镜片镜架装配、试戴体验等专业服务。

  2020年,尽管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为明显,但下半年随着消费者对各类眼镜产品刚性需求的集中释放,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仅轻微下滑,市场规模为802亿元。未来3年,眼镜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4年突破1000亿元。从产品构成来看,镜片与光学镜架仍是眼镜市场的核心产品,占总体规模的比重分别为38.4%与35.7%;太阳镜与隐形眼镜占比均在10%左右;老花镜占比较小,尚不足2%。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对线年上半年镜片市场明显受挫,而随着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刚需释放使得镜片市场迅速回暖,且在青少年网课时间较长导致近视率升高的影响下,近视防控类功能性镜片市场火热,由此带动国内镜片市场规模尽管增速下滑但仍实现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达308亿元。未来3-5年内,在购买需求延后释放以及消费升级依旧延续的双重影响下,镜片市场规模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国内镜片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从销售额角度来看,国内眼镜镜片的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头部企业的销售额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85%。其中,依视路与卡尔蔡司的份额均超过20%,占据前两位且优势明显;作为国产镜片厂商代表的万新眼镜片与明月镜片在销售额方面分列第三、第四位,市场份额分别为8.5%与6.1%。目前国内镜片市场上,国际知名厂商仍然占据优势,本土厂商近年来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但在销售额上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从国内眼镜镜片市场的销售量分布来看,销售额领先的头部企业在销量上的总占比为68.0%,其他中小型厂商贡献了剩余的32.0%。在销量份额方面,万新眼镜片以15.1%的份额继续领跑,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明月镜片以10.4%的份额仍排在第二位;鸿晨光学、汇鼎光学与优立光学的份额分别为9.8%、8.3%及8.1%分列三至五位;国际品牌厂商的销量份额被进一步压缩。

  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对产业链上中游的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眼镜相关产品制造商,还是下游的零售商与经销商均造成较大程度冲击。但由于眼镜相关产品的刚需属性,在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眼镜市场迅速恢复活力。2020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略降0.2%,而承载眼镜主要功能的镜片市场更是实现小幅增长。与国内整体消费品市场相比,眼镜行业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强,2020年,国内眼镜及镜片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比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高3.7个百分点与4.9个百分点。

  出口受阻导致外销产品部分流入国内市场,随着国际需求释放,预计国内市场头部企业的销量份额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眼镜及相关产品出口国,国内有大量眼镜及镜片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往海外。由于受全球疫情肆虐的影响,2020年我国眼镜及其零件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造成部分外销产品流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内市场头部企业以外的其他厂商销量占比较2019年小幅提升了0.6个百分点。而随着国际市场对眼镜产品刚性需求的释放,眼镜及其零件出口业务迎来高速增长,2021年1-9月,出口额同比增速已达到12.9%。在此背景下,预计国内镜片市场销量向头部企业,尤其是万新、明月等本土头部厂商集中的态势仍将延续,到2024年,头部企业所占销量市场份额有望达到76.3%。

  作为消费者购买眼镜及相关产品最主要的渠道,眼镜零售店的选址直接关系到其发展乃至生存。随着大众消费习惯与需求的不断改变,眼镜零售店正经历着由独立街铺向综合商超场所分化的过程。除了诞生之初就根植于购物中心的快时尚眼镜店,连锁眼镜店也在调整经营策略,将新设店面大量铺在综合商超及医疗机构等场所。以博士眼镜为例,近三年来,博士眼镜商超场所及医疗机构直营店数量由264家增加至315家,而独立街铺直营店则由89家减少至74家,其方向调整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商超店面坪效明显高于独立街铺,2020年,博士眼镜商超直营店的店面坪效比独立街铺高42.2%。对于自身利润率并不高的眼镜零售端,店面坪效的差距必然会引导企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综合商超领域。

  除了眼镜零售店之外,眼科医院与诊所是消费者购买眼镜及镜片的另一重要渠道。近年来,国内眼科专科医院及眼科诊所,尤其是民办眼科医院的数量迅速增长,眼科医院数量由2014年的403家攀升至2019年的945家,其中94.2%为非公立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办民营医院,以各类镜片销售及验配服务为核心的视光服务业务是眼科医院与诊所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以国内民营眼科医院龙头企业爱尔眼科为例,2020年视光服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为20.6%,收入规模已达24.5亿元,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等国内其他头部民营眼科医院的视光服务收入也均超过2亿元并呈稳定增长态势。尽管视光服务收入中还包含角膜接触镜等其他类产品收入,但不难看出眼科医院与诊所在眼镜产业链下游的地位已愈发重要。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仍有62.1%的消费者认为眼镜是行业个“暴利”行业。造成这一现象有以下原因:①认知偏差:供给端投入产出比不均衡与消费者存在视角盲区。从生产端来看,眼镜市场对产品功能真实性和质量稳定性有严苛要求,倒逼供应商加大对生产和研发端的技术及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从零售端来看,眼镜行业多层次、广覆盖的线下终端门店市场也导致渠道端需要负担大量的人力成本与店面租金成本。而消费者视角中,研发端和渠道端视角缺失,因此对眼镜店的终端售价和原料成本之间的差距感到不适。此外,不同地区的目标人群对“暴利”认知也存在明显认知偏差: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认同“暴利”观点的比重达65.8%,而一线及新一线消费者持此观点的比例为53.2%。②预期落差:零售终端服务供求缺口导致消费者体验不佳。国内验光的收费低,专业验光师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更多的验光行为以销售为导向而非专业服务。此外,镜架搭配、佩戴舒适度调整等专业度参差不齐,均会导致消费者认为配镜体验与消费金额不对等。

  从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眼镜和镜片的核心需求是从功能性刚需衍生而来的,集中在改善视力、防止电子产品产生的蓝光伤害眼睛和缓解用眼疲劳方面。针对镜片而言,防蓝光与近视防控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最主要诉求,甚至超过了改善视力的需求,这表明镜片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向增益性功能做衍生,为市场竞争带来了更多差异化选择。

  眼镜作为长期贴身使用的产品,佩戴舒适度是消费者在购买眼镜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作为其功能性主要载体的镜片,被消费者更加关注,是否具备防蓝光、防紫外线、变色等功能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从调研结果来看,二者的关注度明显高于价格、品牌知名度等选项,该领域仍然是“产品为王”的竞争态势。在为子女购买镜片时,近八成的消费者注重镜片对于近视的防控能力,另有接近七成看重防蓝光或舒缓视疲劳等功能。

  在购买渠道方面,连锁眼镜零售店仍然是消费者的首选,而消费者对于在医院眼科、眼科诊所或视光中心配镜的选择已多于普通眼镜零售店,反映出消费者对于验配服务专业性的重视程度。从消费者对眼镜店、眼镜及镜片的品牌认知情况来看,消费者对眼镜店品牌和眼镜品牌的认知度要明显高于对镜片品牌的认知度,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消费者专业性也随之上升,在配镜时会更多参与到对于镜片的选择当中,镜片品牌的认知度也将随之逐步提升。

  从当前拥有的眼镜数量来看,超过八成的被访者当前有1-2副眼镜,有3副及以上眼镜的比重为16.1%,被访者人均有眼镜1.7副,可见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与消费观念的转变,“一人多镜”已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从更换或新购入眼镜的频率来看,69.2%的被访者更换或新购入眼镜的频率超过1.5年,更换频率在1年以内的仅占10.7%,被访者平均更换或新购入眼镜的频率为1.7年/次。随着眼镜佩戴人群对镜片功能需求的多样化与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预计未来眼镜消费者拥有的眼镜数量将持续增长,更换频率也将逐渐加快。

  消费者更换或新购入眼镜的主要原因是镜片表面磨损、镜架中的镜腿/鼻托变形或眼镜彻底损坏,尤其是更换眼镜频率较低的消费者。更换频率1.5年以上的消费者因镜片或镜架磨损变形而选择更换眼镜的比重为80%,而更换频率超过2年的消费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2%。更换频率在1.5年以内的消费者选择更换或新购入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使用者眼睛度数发生变化或原镜片不能满足近视防控、防蓝光、抗疲劳等功能性需求。由此可见,更换眼镜频率较高的消费者主要是自身对眼镜或镜片的需求发生变化而选择更换或新购入;频率较低的消费者的主因则在于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使用习惯或意外因素造成的镜架或镜片磨损故而不得不进行更换。

  为了解镜片及镜架在消费者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情况,我们按照使用时限分组回收了300副眼镜并对上述回收样本进行了检测与评估。从综合评估结果来看,正常使用时间1年以内的眼镜在镜片透光率、膜层完整度、镜片发黄程度以及镜架各部分零件的完好度等各项指标大部分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使用时间在1-1.5年的眼镜会出现膜层轻微受损bob、镜腿或鼻托略微变形等现象,但在透光率、膜层完整度等主要技术指标上仍能保持正常水准;而使用时间在1.5年以上,尤其是超过2年的部分眼镜则会呈现出大量膜层划痕、镜腿或鼻托明显变形、透光率下降2-3%、镜片发黄等问题。由于消费者使用眼镜产品的时间普遍较长且场景极其多变,如果消费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或保养习惯,眼镜在使用中造成的磨损程度会远高于实验室测试得出的结论。通过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最适宜的“眼镜生命周期”不应超过1.5年,眼镜及镜片“超龄服役”容易造成使用者视觉疲劳、眼睛干涩等症状,还会导致使用者近视度数急剧加深等不良后果。

  疫情零星反复,可预见未来仍将与疫情长期并存。疫情对传统零售行业的消费形式带来新的冲击,流量开始向线上收拢。虽然当下互联网零售尚未对眼镜零售业造成实质冲击,但眼镜行业供应商可以借此机会积极探索线上零售新形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如利用直播、眼镜穿搭教程的形式吸引流量,由线下零售店承载流量并通过多样化服务与客户发生交互,优化消费者购镜体验,增加购镜粘性;还可通过健康用眼培训、视觉康复训练等教学形式吸引流量并传导至线下零售店、眼科医院和眼视光诊所,通过专业验光服务与线上活动和知识相衔接,形成购镜消费者流量转化闭环,由此引发口碑传播和裂变。虽然目前眼镜行业线上零售实践仍在探索阶段,但有61.7%的消费者认为线上购镜性价比更高,形成线上零售网络与线下业务相辅相成的销售形式对产品宣传和市场教育均有促进效果,值得眼睛零售端尝试和推进。

  电子产品全年龄、高频度使用,及疫情导致少年儿童长时间上网课等影响,消费者对近视预防的重视及对眼镜佩戴舒适度等需求进一步提升。随着眼镜店向眼视光中心转型,消费者对眼视光产品多样化需求推动功能性镜片的内容不断革新,例如对视力矫正、术后防护等有特殊屈光需求的人群需要更多可选的镜片种类。同时,越来越多的镜片厂商介入功能性镜片市场,随着视觉健康相关理论的完善,周边离焦镜片、近视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等功能性镜片的出现和应用也从供给端推进眼镜行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协同眼镜零售端加强市场宣传和教育,功能性镜片未来有望占据镜片市场主导地位,成为眼镜厂商的新增长极。

  在眼科医院及诊所强势宣传下,消费者对零售端的专业程度愈发看重。据调研,有60.8%的消费者对眼镜零售店的验光、配镜等专业服务的认可度不及眼科医院和眼视光诊所,并有48.0%的消费者对时尚潮牌眼镜的专业性保持怀疑态度。眼科医院和眼视光诊所的双重压迫和消费者购镜主观意愿发生变化,使眼镜零售店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倒逼厂商主动加强设备、人员、产品与流程专业性的投入与培养,提升技术和服务专业度。只有科研创新与人才发展齐头并进,持续的创新研发和人员培养投入,才能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扭转当下被动局面。

  以新疆棉事件为导火索掀起国货热潮,燃起国货消费自信,眼镜行业供应商可以借机纠正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和质量的认知。目前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认同进口镜片比国产镜片质量更优的比重为34.4%。尽管仍有部分消费者对国产镜片的质量存疑,但在消费者“国货意识”日渐强烈的浪潮下,选择国内产品的比重有望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相比2019年,国内头部企业的销量份额提升了0.7个百分点,眼镜行业供应商可以顺应市场潮流把握销量优势,转变以价换量的销售思维,乘势而上宣扬国产镜片的价量优势和专业程度,进一步消除认知误区,培养消费者的品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