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王瑞政:温bob州眼镜大王
发布时间:2023-08-14 12:10:08

  BOB集团昔日穷乡僻壤的瑞安市马屿片区,拥有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眼镜销售大军,创造出年逾100亿元的眼镜销售额,占据全国眼镜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说起这个奇迹,马屿人会由衷地感谢素有温州眼镜业“祖师爷”之称的王瑞政。

  马屿镇目前计划投资8000万元打造浙南闽北最大的眼镜商贸中心。“真没想到,当年的讨饭生意,居然成了一大产业。”今年70岁的王瑞政感慨万千。

  深夜,瑞安市马屿镇一间简陋的作坊里,一位年轻人在煤油灯下聚精会神地“做实验”,身边摆放着一把剪刀、一把钳子、一个榔头,还有几片白铁皮和一堆玻璃片。他先把铁皮剪成细长条,拿榔头敲出凹槽,然后用钳子夹住焊成框架,装上镜片,再安上脚。温州历史上第一副老花镜就这样诞生了!

  “镜片刚开始是买的,后来根据初中物理课本上学到的光学原理,自己动手用砂纸磨出来。”尽管40多年过去了,王瑞政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曾经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夜晚。正是这副做工极为粗糙的老花镜,让王瑞政从此和眼镜业结缘,成为日后的“眼镜大王”。

  1937年,王瑞政出生在瑞安马屿镇一个贫苦的渔民家里,从瑞安中学初中毕业后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迫于生计,王瑞政代过课,还曾给人画肖像,写对联,后来在马屿街上开了一家钢笔和眼镜修理店。但没过多久,王瑞政的修理店就被生产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了。

  当时,王瑞政的母亲和妻子相继生病,家中债台高筑。无奈之下,他只好苦苦请求村干部开出一张身份证明,收拾起工具挑子,用细绳穿着100来副“王氏”老花镜,开始了云游四方的乡村手艺人生涯。

  “可惜啊,当年没留下一副自造的老花镜。”王瑞政呵呵一笑,“如果把它和现在的眼镜相比,那简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卖眼镜喽!”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区的一条小巷深处,冒出一个肩挑担子,面容黝黑的“眼镜货郎”,叫卖声显得有些嘶哑。

  “这老花镜多少钱一副?”一位老人操着闽南话,着急地打着手势问。“2块钱。”王瑞政一边用普通话回答,一边伸出两根手指头,从担子上取下最后一副老花镜。

  这时,王瑞政离开家乡已经整整两个月,除去路上的花费,口袋里尚存50元钱,但等他一路跋涉回到家中时,已经身无分文。“第一次出远门没经验,路走太远,花销太大了。”王瑞政笑了起来,“当时,我离家时只带了5分钱的渡船费,过了飞云江,从温州境内一路走到丽水地区,再经福建宁德等地,福州是终点站,没想到跑了那么多路。”

  从1963年开始,王瑞政作为马屿镇乃至温州地区的第一个眼镜推销员,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在全国各地整整奔波了15年,足迹踏遍江西、湖北、四川、河南和福建等地的乡村角落。

  在王瑞政的带动和影响下,一拨又一拨的亲朋好友跟着他走南闯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事业。如今,在温州很有名气的“爱眼城”、“梁明光眼镜店”等创始人,都是王瑞政当年的徒弟。王瑞政的儿子王鹏在市区飞霞南路开出“王鹏眼镜店”后,转战东北,现在已经是吉林省长春市眼镜商会会长。

  王瑞政的徒弟们又带学徒传技艺,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马屿的眼镜销售大军从原先的一个人、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五万人,销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马屿的“眼镜之乡”美名传天下。

  如今,瑞安马屿人掌控着中国大多数眼镜销售渠道,形成了北有王鹏、西有千叶、南还有绿丹妮的市场格局,建立连锁经营店达3000多家。

  “恩人,今天总算见到您了!”一个陌生的男子深深地向王瑞政鞠了一躬,王瑞政赶紧起身扶起。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王瑞政在江苏省丹阳眼镜批发市场的一次偶遇。

  当时,王瑞政和几个老乡正在眼镜市场边上的一家面馆边吃边聊。这位马屿男子获悉王瑞政的身份后,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瑞政,他们全家不可能走出马屿走上致富的道路。

  1978年,一直在外四处摆摊卖眼镜的王瑞政,听说国家政策允许创办企业后,立即收拾行囊从武汉赶回老家,召集10来人自筹资金办起了温州第一家眼镜厂——马屿眼镜厂。第二年,王瑞政受不了各种因素的制约,离厂远赴东北做眼镜生意。

  江苏省丹阳市郊区一些农村有生产镜片的传统bob,王瑞政等人经常到那里进货。时间久了,许多加工户纷纷主动把产品送到王瑞政他们经常住宿的旅馆里,旅馆不堪其扰,就把他们赶到门口。“那时候,每天一大早,旅馆门前就排成长队,成为丹阳市区一个最热闹繁华的地方。”王瑞政回忆道,旅馆负责人后来看情形不对,就动员村干部搭建了一个简易棚,让他们集中进场交易。于是,一个现在人人皆知的“江苏丹阳眼镜批发市场”就这样形成了,每年市场交易额达5亿元。

  丹阳眼镜市场成立后,王瑞政发现北方人要从南方拿货比较困难,于是萌发了送货到北京的念头。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这样逐渐形成了今天全国最大的眼镜批发市场之一“北京眼镜城”。

  从1979年第二次挑起担子闯荡关东,王瑞政在东北整整创业18年,人称“关东眼镜大王”。1997年,他应家乡邀请,回乡担任了瑞安市眼镜商会首任会长,将东北眼镜业务放手交给两个儿子打理,3年前卸任,如今赋闲在家安享晚年。

  在王瑞政担任会长的10年间,瑞安的眼镜行业突飞猛进。仅马屿镇现有眼镜企业就有82家,年产值达5亿元。一些早期的“散兵游勇”逐渐告别“地摊游击战”,转向“连锁经营”。如今,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星罗棋布的眼镜连锁店,随处可见马屿籍的老板和师傅。瑞安人还将眼镜加工厂开设到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国内著名的眼镜集散地。

  “当年被人瞧不起的一个行当,现在却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提起眼镜业的前景,王瑞政的声音有些激动,“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早日看到眼镜商贸中心的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