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浙江瓯海:2023年新增BOB集团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50MW
发布时间:2023-07-25 19:36:38

  BOB集团2月21日,瓯海区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高质量落实低碳环保。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国能梅屿新型储能电站、电镀园区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50兆瓦、企业用户侧储能项目20个以上。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履新之年。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大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目标,以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瓯海样板”为总牵引,时刻保持走前列、当标杆、做示范的奋斗姿态,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奋进、在齐心追梦中加速奔跑、在苦干实干中收获进步,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增长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6147元、46623元,增长5.6%、7.3%。

  受到了一系列高度肯定。创新联合体模式、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中心受到省委调研肯定、全省推广,“创梦山根”未来乡村受到两任农业农村部部长视察肯定,“瓯海的一天”全周期闭环治理模式受到最高检检察长高度点赞,全年省部级以上领导来瓯调研35次、批示肯定58次。

  拿下了一系列重磅牌子。九年连创夺得“平安金鼎”,十年耕耘捧回全市首座“大禹金鼎”,获批全国首个生长因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成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4A级景区城,获评浙江十大现代化新城,全年荣获省级以上荣誉110项。

  收获了一系列硬核成绩。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康瓯海”指数跻身全省前十,消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服务业发展入选省委“七张问题清单”最佳整改案例,新增普惠托育等37个省级以上试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人力社保等11项工作获全省考核先进,疫情防控、数字化改革工作在全省大会发言,全区考绩实现“五连优”。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专班化推进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重磅发布“1+5+16”产业政策体系2.0版,出台留员工稳岗位“开门红10条”“稳经济41条”等一揽子政策,全年完成留抵退税18.79亿元,兑付助企纾困政策资金7.6亿元,净新增市场主体1.4万家。深化“两个健康”创建,开展新一轮“两万行动”,发布惠企政策“明白卡”、龙脊卡2.0版,点对点服务解决森马订货会、百珍堂物资运送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56个,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做法获央视宣传报道。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千方百计走出创新路径。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市场化转型,华中院联合中电海康打造“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微纳致动等5个成果转化项目成功落地;浙大温研院液流电池电堆系统成为全市首个产业化院士项目;上大温研院建成GMP车间;中国基因药谷联手华润医药打造CXO产业全链条;中国双碳科创港开园,总投20亿元“温大碳研院-中建八局”钠离子储能项目成功落地。“三镇一港一园一村一区”特色产业加快集聚,七大工作专班正式组建,生命健康小镇入选省双创梦想最佳实践案例,时尚智造小镇获省级命名,眼镜小镇加速创新型产业用地控规调整;中国数安港仅用3个月重磅开园,开创数据资源法庭、仲裁院、公证服务中心“三个全国先河”;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启动建设,落地全市首支5亿美元QFLP基金;中央商务区活力提升32条重磅发布,世界500强高力国际进驻整体运营,入驻率达81.5%。大孵化集群战略加快实施,新增孵化面积26.3万平方米,带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2022青科会63项成果全部转化落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32%。出台“人口集聚28条”,深化校地共引共享“大引才”机制,侴术雷教授入选省“鲲鹏人才”,新增本土海外院士3名、领军型人才37名、博士38名,培育青年技能人才1.2万人,“瓯青工匠”相关做法全省推广。

  千方百计筑牢工业基础。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谋划新基建、数字安防等千亩产业基地,郭溪上屿等11个老旧工业区改造加快推进,西陶、宏地等小微园建成投用;联动推进工业二级市场规范管理,探索实行“厂房管家”数字应用,规范租赁企业221家;完成“临时退二进三”项目大排查、大起底,推动工业空间回归本源。“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扎实推进,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304家,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32个、增资扩产项目60个,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个。全区亿元以上企业数达98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净升规”56家、“品字标”21家,聚创科技科研成果获国家首台(套)认定,朝隆纺机获评工信部“单项冠军”。链长制“十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四套班子出任八大产业链链长,推动“眼镜架制作工”成为国家职业,“瓯海眼镜”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智能锁产业获评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纸包装“产业大脑”入选省级试点。建筑业产值增长21.1%,6项工程获钱江杯优质工程、全市最多,“建筑业之乡”雄风再展。

  千方百计激发消费活力。大力开展消费新动能培育赶超行动,招引落户首店39家,举办“缤纷夏日·瓯遇浙里”“烟火瓯海·冬暖九九”等促消费系列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近5000万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百亿汽车产业带加速打造,浙南汽车未来港开工建设,瓯亚汽车公园、瓯融汽车城建成投用。全域旅游持续深化,温州乐园三期落地开工,梧田老街主体建成,山根小村创成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青灯市集获评省文旅融合IP,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评价排名全省前20。进出口产业加快发展,建成3.9万方进口仓储,全球商品贸易港酒类、生鲜、轻奢品、生产资料四大交易中心初步形成,泊啤汇、速云供应链获评省重点进口平台,全区进口额达93.6亿元,三年增长超十倍。率全省之先设立服装、眼镜、鞋产业跨境电商独立站,带动产业出口分别增长21.6%、27.3%、29.5%。

  板块辨识度更高了。中心区339超高层突破瓯海城市天际线,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长成云悦酒店竣工投用,20公里亚运绿道全线条亚运迎宾道路完成提升,入选省城乡风貌样板区,“亚运新城”的国际范越来越足。南部新区温州中学附中等六大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南湖未来社区竣工验收,慈湖云山未来社区加快推进,“科创高地”的未来感越来越强。高教新区265亿元综合开发项目深入实施,茶山片区东部与中部路网实现贯通,学子广场启动改造,大学城、肯恩片区环境持续提升,“学府之地”的青春味越来越重。高铁新城186亿元温州南陆港枢纽工程通过涉铁审批、盘活产业用地1815亩,高铁西站房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站东广场河滨会议中心、时尚创意创业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第六空间家具市场盛大开业,“城市门户”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西部生态新城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发行2.75亿元乡村振兴专项债,启动龙溪度假区一期建设,外水良艺境民宿获评省级“白金宿”,泽雅民宿群品牌持续打响,“城市花园”的舒适度越来越好。

  城市承载力更强了。“大干交通”拉开城市空间,瓯越大道二期、老殿后路等7条道路开工建设,瓯海大道西延三期全面贯通,环山路、广化南路、瓯越大道一期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南环线国道西延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扎实推进,道路交通体系更趋完善。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潘桥仙门等6个区块完成“清零”,建成安置房项目12个、222万平方米,交钥匙1.3万套,荣欣花园等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新桥、南仙社区获评省级未来社区。全面完成超43万方车行道、人行道维修,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积极推进定制公交试点,新增、优化公交线条。完善配套补齐城市短板,220KV慈湖变、110KV官庄线路竣工投运,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具备应急排涝能力,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消除城市易涝点25个。

  环境宜居感更足了。全员参与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提升攻坚战,创新“1161”文明格体系,重拳整治小广告、乱停车等十大乱象,完成54条主次干道、15个背街小巷空中管线个“两无小区”全部组建业委会(自管小组),解决了“无人管、管不好”问题。城乡风貌整治深入推进,连续五年开展美丽瓯海全域行动,建成“精建精美”项目20个,龙舟湖创成省美丽河湖,渔潭拆后复耕工程获评省“十佳拆改示范典型”,仙岩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潘桥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探索“空中执法”“一把剪刀”“一把闸刀”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建成投用“瓯e站”垃圾屋1100座,引入“虎哥分类回收模式”,垃圾分类更加精准。

  要素支撑性更好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仙岩双碳产业园等26个项目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城镇建设规模2.35万亩,为瓯海未来15年发展奠定空间优势。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7352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3455亩。持续强化资金保障,率全市之先创新资产盘活模式,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5亿元,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1.12亿元、占全市一半。科学开展能耗“双控”,落地国能梅屿新型储能电站,入选省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共富底座全面筑牢。深入推进“扩中”“提低”,出台全省首个区域性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改革政策,率全市之先将低边家庭认定标准上调至低保的2倍。坚持就业优先,发放失业金6728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净增1.5万人。加快打造“善行瓯海”,推出全市首个慈善活动指数,带动建立“村社慈善基金”93支,落地全市首单对口支援慈善信托,“残疾人之家”实现镇街全覆盖。持续构建“全龄友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新增养老床位200张,老年友善医院实现全覆盖。新增托育机构65家,千人托位数达4.4个,建成儿童友好单元46个,落地国家首批儿童友好示范项目、获全省唯一中央补助。打造老幼共融场景6处,普惠型托育养老一体化服务体系试点通过省级中期验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全省推广。

  民生底色持续擦亮。“学在瓯海”迈上新台阶,榕园学校二期、瓯海九幼等8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教室空调、升降课桌椅、躺睡设备加快配置,在校师生午休更舒适、上课更精神。创成市级以上中小学生劳动研学实践基地24个、全市最多,浙江开放大学瓯海学院揭牌,连续三年获全省教育工作考核优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健康瓯海”实现新突破,区三医传染病防治大楼等3个医疗项目建成投用,丽岙、瞿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社区医院,郭溪、南白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泽雅创成省健康乡镇。建立干部包保、企业自查食药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文体惠民”走出新模式,承办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9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2%。南部新区文化中心加快建设,青灯博物馆西馆进场施工,成功举办“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颁奖典礼、全国非遗美学交流大会,龙溪艺术馆入选省首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塘河文化”上榜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名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分钟全民健身圈”基本形成。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农业双强”五年计划,成立瓯柑杨梅研究院,8个精品园加快建设。建立“林长制”,扎实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抛荒复耕复种。启动农高园预制菜产业园改造提升,组建全省首个区县级预制菜产业联盟,全区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增长26%,百珍堂当选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高质量完成6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12个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创成省级特色精品村4个、省级未来乡村4个。持续深化共同富裕联合体,成立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创新农房(宅基地)盘活机制,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7.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众志成城顶住疫情冲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设立“一办一中心十三专班”,划分193个基层作战单元,打造立体式可视化指挥体系;组建280人特别机动队、170人区级流调队,投用方舱医院,建成核酸检测基地3个,日检测能力达13.8万管。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成功经受住了近百起突发疫情考验。上级防控政策优化后,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举措,将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为医疗救治,实施分级分类诊疗措施,实现发热门诊镇街全覆盖,紧急投放退烧药40万片、老人“防疫包”11.9万个,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

  久久为功守牢美丽生态。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5个工程标段加快施工,市控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整治塑料压铸等三类行业企业194家,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7.7%、12%;率全市之先开展废气净化治理设施安全整治,1820家隐患企业全部完成整改。“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建成固废基础设施项目4个,投用再生垃圾分拣中心,完成51个“无废细胞”创建。“环保管家”模式全面推广,电镀园区环保应用入选省级试点项目,全面完成第二轮央督、省督年度销号清零任务。

  大刀阔斧整治风险隐患。强化债务风险管控,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实现消橙。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千万元以上大额不良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全区不良率维持在0.39%的较低水平。强化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妥善处置三垟湿地整村结算、商品房“证缴分离”、农合公司管理机制等历史遗留问题,遗留多年的温州花城项目完成重组。建立区领导挂钩重点楼盘保交楼机制,超五年未安置项目实现动态清零。

  慎终如始维护平安稳定。开展平安瓯海“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严格落实“3030”隐患闭环管控机制,完成11个城中村公共消防安全整治提升,创新企业“体检过关”制度,实现事故起数、亡人数三年均比下降20%以上,大维路获评全省首个“安全生产示范街”。完成“护航二十大”安保工作,刑事命案亡人数、电信网络案件数分别下降71.4%、31.6%,区公安分局荣获“全省模范公安局”。

  深化改革更加有力。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殡葬管理“一件事”等20项改革列入省级以上试点,涉公合同全生命周期监管改革获省改革突破铜奖,“经济稳进提质”应用受到省委点赞,“错峰乐游”应用全国推广。试点“大集团制”改革,理顺“公司”机构设置,全面优化国企绩效考核、薪酬体系,逐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办证”等改革措施,实现“开工、竣工、投产”全面提速增效。探索征收安置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房票”政策,开具房票14.3亿元。

  社会治理更加闭环。“1612”“141”体系加快贯通,全链归集18个管理中心、15个应用场景等终端,投用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中心,相关做法获“学习强国”推广。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所有镇街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案件办理时间缩短20%以上,铁路南站执法新模式列入省改革实践成果。深化“区领导挂钩+每周夜访”矛盾化解机制,省、市重点信访积案实现“双清零”,泽雅十六年冰尸案信访化解工作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高质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重大事项向报告、向政协通报,办理代表建议187件、政协提案169件。建立区政府常态化学法制度,全面构建行政纠纷多元处置体系,行政诉讼败诉率同比下降44%、降幅历年最大,败诉案件复盘机制全市推广。区人民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跻身全国前五。工青妇、残疾人、红十字、统计、档案、地方志、公积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退役军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层出不穷的风险考验、日益增长的群众期盼,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对政府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无私奉献的驻瓯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瓯海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瓯海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部分指标未达预期,政府工作报告部分目标任务未完成;二是创新和人才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够有力,投资5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亟待突破,一些企业受疫情冲击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信心提振、发展空间保障等工作亟需发力;三是中心城区首位度、空间集聚度、区域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四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持续缩小“三大差距”任重道远;五是基层治理基础仍然薄弱,精准识别和抵御新风险的机制还不健全;六是干部思想解放、塑造变革能力与现代化还不匹配,全面从严治党仍需持续加强。对此,我们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加以破解。

  各位代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当前的瓯海,发展机遇之难得前所未有,发展舞台之广阔前所未有,发展基础之坚实前所未有,正所谓“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我们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在新征程上蓄势更大赶超、实现更大发展。

  根据区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以推进“两个先行”为目标任务,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基本路径,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精神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保障,紧扣市委“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战略目标,向集聚要优势、向创新要动能,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瓯海样板”,加快推动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跃升,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瓯海篇章。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7%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好四方面要求:

  第一,抢抓“六个机遇”,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我们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形势中,辨清背后隐藏的风险与挑战,立足自身独有的优势与特色,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抢抓“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观”六大战略机遇,跳出瓯海谋划瓯海,立足全局发展瓯海,通过优势重塑,实现瓯海的大发展大跨越大跃升。

  第二,勇扛“六项使命”,将殷殷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我们将始终牢记、悉心感悟习总给予瓯海的4次关怀,坚定扛起“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城市建设承载现代化、改革开放撬动现代化、产业转型支撑现代化、共同富裕彰显现代化、基层治理护航现代化”六大使命,全面汇聚起推动瓯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以更加感恩的心情、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推动各项工作走前列、当标杆,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第三,聚焦“四年行动”,将瓶颈制约转化为潜力后劲。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清“短板就是优化空间,弱项就是发展潜力”,聚焦思想解放、重大项目、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四大制约瓯海发展的难点、堵点,全面开展“思想解放深化年、重大项目突破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基层治理提升年”行动,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等靠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思维定式,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以“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第四,聚力“八大起来”,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我们将按照区委绘好的蓝图,强执行、抓落实,认真画好“路线图”、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压实“责任链”,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相接,确保工作不脱节、计划不落空,真正让实体筋骨“壮起来”、澎湃动能“涌起来”、亚运新城“靓起来”、发展要素“活起来”、人民生活“乐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基层治理“强起来”,奋力打造好更高水平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

  更大力度助企纾困。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极速”审批模式,持续推动政务服务2.0向镇街延伸扩面增项。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大力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开展减负强企攻坚行动,承接落实省“8+4”稳进提质政策,出台“开门红37条”“兴消费旺市场100条”,打造“帮企云+热线电话+直通车”为企服务体系,全年为企业减负20亿元以上,用“真金白银”换企业轻装上阵。大力推进“金融富瓯”行动,优化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扩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规模,新增企业中长期70亿元以上。

  更大力度培育企业。聚力打造头部企业,开展亿元雁阵企业培育行动,确保超10亿元企业达到7家、力争10家,超亿元企业突破110家,推动上市报会1家、上市储备10家以上。聚力打造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实施核心骨干企业“成长计划”,分行业分领域完善企业培育机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隐形冠军”1家;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数据库,培育省、市质量奖2个以上。聚力打造高成长潜力企业,推进小微企业“阳光雨露”工程,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净升规”35家以上,推动形成“凤凰+雄鹰+雏鹰”的企业发展梯队。

  更大力度攻坚项目。开展招大引强“擂台赛”,充分发挥招商引智分中心、在外商协会“前沿阵地”作用,招引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力争落地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开展项目提速“拼”,优化重大项目挂钩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九大领域111个支撑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9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开展达产履约“回头看”,对近年来工业拿地项目进行达产验收,强化“标准地”协议履约监管,全面提高项目投达产率。

  更大力度保障要素。深入实施“土地支撑”行动,树立“地等项目”理念,实施郭溪贾福村等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700亩,垦造耕地200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5000亩以上;科学制定做地、出让计划,完成做地1200亩、出让800亩以上。深入实施“重金护航”行动,加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争取力度,精准科学谋划专项债、公司债等金融工具项目,积极探索多种资产盘活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入实施“能源足供”行动,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打通创新成果转化路径。探索创新联合体2.0模式,理清高能级创新平台体制、产权、股权等关系,投用温州新兴电子技术研究院,带动其他平台市场化转型,更大程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开展成果产业化提速行动,推动华中院中电海康5家企业实质产出,加快浙大温研院产业化基地落地,促成上大温研院与头部企业合作搭建产业化平台。深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大院名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匹配落地本地企业,确保实现成果转化300项、发明专利产业化30项以上。

  厚植创新主体发展热土。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力争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破零”。开展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新增省企业研发机构4家以上,力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取得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6%。推进科研攻关破题行动,健全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机制,争取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个、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2个。

  打造创新产业集聚高地。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中国数安港为依托,主攻数据智能、数据安全细分,启动园区一期改造工程,加快申威、安恒等5个区域总部落地,完善大数据交易服务链条,发布数据产品100个,集聚数字经济企业80家以上,争创全国数据要素综合试验示范区。生命健康产业以生命健康小镇为依托,主攻生长因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细分,投用迪安诊断、宝予明制区域总部,共建“中国基因药谷-华润医药”创新研究院,推动院士级成果落地转化5个以上,加快创睿生物医药、药谷医疗器械等一批CXO项目落地投产,完成CRO/CDMO业务30个,带动新增生命健康企业50家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中国双碳科创港为依托,主攻储能电池、光电材料细分,开工钠离子储能项目,加快万鑫石墨谷、邦欣源柔性电池膜等项目落地,建成投用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三大实验室+检测中心”,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

  构建创新资源生态磁场。实施大孵化集群三年行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整合盘活闲置空间,确保新增孵化面积22万平方米以上;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扩容提质,引培规上限上企业10家以上。开展多层次人才集聚攻坚,探索建立“产才学院”“产业教授”“现代学徒”制度,力争引育“鲲鹏人才”1名、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10名,新增来瓯留瓯大学生人才1.1万人、技能人才8000人,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8.5万人;深化“引育留用管”五位一体服务模式,真正让每个到瓯海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推进科创孵化体系建设,建立技术产权融资储备库,推动“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持续拓面;投用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先导区,落地百亿母基金,引进GP、LP20家以上;加快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区。

  聚力集群赋能。深化产业链链长制,以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延链。鞋服时尚产业以时尚智造小镇为依托,充分发挥森马、德赛等龙头企业头雁效应,开工数字时尚产业园三期,加快推进中胤、欧利莱等项目竣工投产,带动产值突破400亿元,打造鞋服时尚“硅谷”。眼镜产业以眼镜小镇为依托,探索第三方整体运营模式,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落地,持续打响眼镜采购节品牌,带动产值突破150亿元,打造世界眼镜“工厂”。数字安防产业以智能安防产业园为依托,建成凯迪仕、通用锁具等总部项目,投用威凯区域安防检测中心,带动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全球安防“基地”。联动推进汽摩配、电气机械、食品、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空间赋能。全面实施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以“工改工”为主线,鼓励企业自主提升、企业联合改造、第三方运营改造等创新模式,启动新桥山前等4个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完成上屿工业区改造,确保出让工业用地350亩、盘活800亩,新增工业空间40万平方米以上,努力让全区所有亿元以上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厂房。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攻坚行动,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等途径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60家以上;强化工业二级市场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出租备案登记制度,全力维护好二级市场秩序。持续深化开发区“一区四园”整合提升行动,推动园区面积扩展至24.3平方公里,规上产值规模突破450亿元。

  聚力数字赋能。锚定“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目标,以数字化引领产业链基础再造,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全覆盖,确保新增工业机器人200台、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个。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工业物联网、“产业大脑”建设,推动中小企业积极上云,培育市级以上制造业“云上企业”4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2个、工业互联网项目3个以上。

  提升城市规划引领力。突出人民城市理念,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支撑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成“三区三线”新增用地控规编制。做好城市设计文章,高水平开展金温铁路瓯海段、瓯越大道、瓯海大道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切实提升城市空间和形态布局的科学性。树牢“资地平衡优先”“依法征收优先”“条件成熟优先”三大理念,科学谋划启动新实施项目,加快推进潘桥陈岙等8个区块改造,完成梧田蟠凤等15个区块“清零”。

  提升城市板块吸引力。坚持集聚发展理念,在“两城三区”基础上,推动“一核两区”集聚开发。做精“一核”,以亚运龙舟赛事举办、温州南陆港枢纽工程开工为牵引,建成投用339超高层、奥体酒店,提速站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站西片区开发设计、古岸头社区XOD发展远景规划,加快推动中心区、高铁新城融合发展,打造开放共享、产城融合的中部城市核心区。做活“两区”,东区以“南湖湾”提质扩容、茶山综合开发提速为牵引,加快推进南湖排涝调蓄、温州中学附中等项目建设,开工慈湖云山未来社区、南部新区科创中心、塘河南线绿道,投用南湖未来社区、塘河时光,谋划“学城共生”产业综合体,引领推动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打造人才集聚、产教融合的东部科创引领区;西区以全域旅游深化、全域未来乡村建设为牵引,投用瓯海大道三期,开工温瞿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争取落地温州植物园,启动龙溪度假区二期、仙湖度假区主入口项目,推进郭溪里屿垟、潘桥马桥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共富引领、城乡融合的西部生态休闲区。

  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深化“交通强区”战略,开工南环线线个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瓯越大道二期、新双南线等重大交通道路建设,深入谋划西环线省道瓯海段,确保大连路东延、梧三路等10条道路通车。实施“城市焕新”计划,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完成新瓯、朝霞等4个未来社区创建,建成安置房项目10个,交钥匙6500套。实施金蟾一组团、景昌组团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景新片区城市有机更新,争创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开展“多网升级”行动,开工110KV会市变,加快110KV茶山变前期,统筹布局全域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美丽幸福河湖等水利项目建设,建成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供电、供气同规同网。

  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集中资源打造“一芯三带多点”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一芯”即“中央商务区”,充分发挥高力国际整体运营强大优势,引进500强、行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税收超百万元企业10家、税收“亿元楼”1幢,总营收超200亿元,打造城市核心经济圈。“三带”即“三大百亿产业带”,制定电商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直播基地和本地企业深度结合,打造“百亿MCN产业带”;加快推进浙南汽车未来港、冠盛总部建设,推动形成集零部件、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沿瓯海大道汽车全产业链集聚区,打造“百亿汽车产业带”;提速温瑞塘河沿线绿道贯通,谋划山根小村二期,建成塘河文化园、西山公园,投用梧田老街、迷雾世界,打造“百亿文旅产业带”。“多点”即商贸集聚点,持续增强万象城、高铁站前等六大现代商圈辐射能力,提速景山商务生活街区等项目,做大首发首店、信息消费等新业态,培育创意设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确保新增“工贸分离”企业25家以上。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探索种业企业联合重组发展新模式,守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深入实施瓯柑杨梅“五优工程”,建成精品园8个,完成“瓯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提速预制菜加工生产、原料保障等五大中心建设,培育亿元预制菜企业5家以上,打造浙南预制菜产业高地。

  推动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按照“二片三镇十六村域”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林垟田园”“塘河寻源”等6个未来乡村建设。开展和美乡村创建,持续提升村主入口、公路村道、公共建筑等形象功能,扎实推进危房治理和农房改建,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6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0%以上,把乡村打造成为村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

  推动农村家庭增收致富。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加大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力度,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颁证抵押,持续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深化涉农资金整合,按照“项目化推进、集中式投放、竞争性获取”原则,投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扶持强村公司发展壮大,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实现总收入35万元以上村社全覆盖。

  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持续推动“乐业富民”工程,强化就业援助服务,增设就业驿站、见习基地10个,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推动住房公积金向各类就业群体覆盖。深化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2左右。持续推动“温暖瓯海”建设,深化“全民参保”,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保基本全覆盖。实施优抚关爱行动,启动区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三留守”等社会弱势群体关爱保护。全面推进“助联体”实体化运作,实现镇街儿童未保站、助联体站点、社工站“三个全覆盖”,把“共富班车”开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让全龄友好更有深度。聚焦“老有颐养”,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实施“老年健康”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泰康之家·瓯园等养老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家、老年食堂25个,全面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守护好老年人的最美“夕阳红”。聚焦“青有梦圆”,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开展青年英才集聚行动,加快完善“瓯青工匠”五大培养平台,积极组织大型青年创业创新赛事活动,创设推广青年创业定制产品,保障青年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需求,让年轻人来瓯海、创未来。聚焦“幼有善育”,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大力推进适儿化改造项目建设,打造儿童友好公园、社区等儿童友好单元29个,争创国家样板项目。推动托幼一体化、社区托育园提质扩面,制定普惠型托育服务补贴政策,新增托位400个以上,探索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婴幼儿成长驿站,把瓯海打造成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

  让民生福祉更有厚度。聚焦“学有优教”,打响“优学瓯海”品牌。完善校网布局,全面推进娄桥、梧田、郭溪、仙岩等学位紧缺片区校舍扩建,开工建设瓯海职专瞿溪校区,建成投用绿轴小学、瓯海十幼等12所学校(幼儿园)。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深化教育“五重构”改革,积极申报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完善随迁子女转学制度,让每个新瓯海人子女安心上学。扩大校地合作,支持各在瓯高校高质量发展。聚焦“病有良医”,打响“健康瓯海”品牌。建成投用娄桥、仙岩、郭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深化“一院一站”建设,推动村卫生室规范化提升。推进区三医二级甲等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重点学科创建,加快联仁健康项目落地,全面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聚焦“住有宜居”,打响“安居瓯海”品牌。持续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和住房租赁市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间)以上,让不同家庭、不同人群“住得起”“住得好”。聚焦“食有所安”,打响“舌尖瓯海”品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开展农贸市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增三星级农贸市场4家,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各位代表,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最大的牵挂,越是老百姓想的、越是我们要干的!经过前期公开征集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梳理形成了十二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票决出来的十大民生实事,我们将尽早启动,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办好亚运赛事。以杭州亚运会召开为时间节点,加快亚运场馆扫尾工作,办好龙舟测试赛,争取打造龙舟国家队训练基地;完成娄东大街等亚运迎宾道路整治提升,营造国际一流的赛事环境。精心编制亚运场馆七大点位安保“龙骨图”,全力做好亚运综合保障工作,确保赛事办得安全、办得精彩、办得。

  打造体育强区。积极释放亚运“溢出效应”,举办全国柔道赛等百场赛事,推动亚运场馆对外开放,谋划推出更为丰富的体育项目活动。持续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加快落地拓高乐等重大体育产业项目,推进秀屿滨水体育公园建设,新建健身苑点15个、百姓健身房2个以上;大力发展群众性特色体育运动,让全民健身“燃”起来、整座城市“动”起来。

  深耕“文化瓯海”。强化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利用,深挖“两山一水”地域文化,提升“瓯居海中”文史宣传平台,做精“瓯”“古”“名”系列品牌,探索同故宫博物院等知名博物馆合作,扩大民办博物馆群“朋友圈”。做大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节庆经济,做强“瓯地文博之夜”、青灯市集、山根小村等网红文化IP。加快推进中国寓言文化村等文化地标建设,持续擦亮“琦君散文奖”“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等“国字号”文化名片,推动“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镇街全覆盖。

  高标准整治城市环境。全面推进“礼迎亚运·共美瓯海”美丽瓯海全域行动,开展精品风景带提升攻坚,持续推动亚运新城、塘河、“三镇一港一园一村一区”三大重点区域景观提升,打造“一区块一主题、一步一景”精品风景带。开展城市品质提升攻坚,实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空中管线、两路两侧等八大专项整治提升工程,破除制约城市发展的“沉疴顽疾”。开展美丽示范提升攻坚,打造各类美丽示范点101处,带动小区、乡村、市场、工地、河湖、校园、入口七大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创成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开展文明风尚提升攻坚,推进省示范文明城区、泽雅全国文明镇创建,打造有礼公园、有礼社区等“有礼”矩阵,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10个,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高要求保护绿水青山。开展水质提升攻坚,加快推进排水管网提质增效三年计划,巩固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确保市控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重点工业源突出问题、“清灰洗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6μg/m³以下。开展土壤固废治理攻坚,扎实推进耕地“源解析”项目,加快优化工业固废收运体系,规范涉危废单位管理,争创省“无废城市”。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攻坚,狠抓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河湖林田长制”,为瓯海人民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净土。

  高质量落实低碳环保。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国能梅屿新型储能电站、电镀园区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50兆瓦、企业用户侧储能项目20个以上。深化绿色集成改革,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个;全面推进绿色镇街、零污染村、“减污降碳”、低(零)碳试点建设,加快泽雅、瞿溪瞿源村、仙岩岩二村等省低(零)碳乡镇、村居创建,创成低碳单元11个以上。

  提升重大改革“牵引效应”。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完善“综合执法+社会治理”双网融合新模式,推动监管全覆盖、执法全闭环。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新城集团、经开集团“大集团制”改革试点,实行工效联动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打破“大锅饭”格局。深化“房票”政策改革,拓宽安置渠道,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深化数字人民币、QFLP基金、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打造区域金改示范。

  提升数字化改革“撬动效应”。持续推进“一核心、两服务、三再造”,加快上级应用全面贯通,迭代升级易公开、“指令通”系统、铁路南站数智平台、环保云管家等特色应用,推动纸包装“产业大脑”“经济稳进提质”应用打造全国数改示范项目。

  提升对外开放“鲶鱼效应”。大力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接轨“三综一联”国家级开放平台,深化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联动区建设,开展“百企出海抢订单”行动,培育亿元出口企业10家,确保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以上,出口占全国份额提升至1.3‰。全面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做强温州全球商品贸易港,推动四大进口产业集聚提升,提速保税物流基地、跨境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创新开展跨境零售进口、跨境直播等新业务,确保进口额突破100亿元。高质量做好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等工作。

  推动公共安全能力迭代提升。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七队五单”能力建设,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防死亡”,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夺取“平安一星金鼎”为目标,加强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确保所有城中村完成消防安全整治提升,全力“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切实提升“平安三率”,守护好万家幸福。

  推动风险化解能力迭代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重点行业风险评估,完善重点企业不良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年末不良率保持在全市平均线以内。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违法发包分包等行为,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减少房闹、工程纠纷等事件发生。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科学统筹多种方式,持续推动隐性债务化解,牢牢守住债务率底线。

  推动基层治理能力迭代提升。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城市运行、经济调度“三个中心”融合贯通,完善“村社-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不断提升问题预警发现和处置能力,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化解制度,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清零,争创省无信访积案区、信访工作现代化示范区。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科协、侨联等群团组织发展,进一步做好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供销、档案、双拥、人防、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我们将树牢“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用治理成效体现担当,为瓯海闯出一片新天地、拼出一番新景象、干出一个新未来,努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

  打造旗帜鲜明的忠诚型政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中央有号召、省市有部署、瓯海见行动”“区委有要求、政府抓落实”。

  打造勤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确保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百姓、像做好家事一样为民办事,做到“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努力用政府的“用心指数”赢得群众的“满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打造依法履职的法治型政府。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专业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执法包容审慎理念,做到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机制,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依法接受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审计和监督,切实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实效。

  打造奋进务实的担当型政府。坚持“实干论英雄、实绩论成败”导向,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责任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紧迫感,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勇争一流。持续开展“理旧账”行动,推动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政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抓好“七张问题清单”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零基预算”机制,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过好政府的“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得更好。

  各位代表,志之所趋,虽艰必克;梦之所引,虽远必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瓯海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勇立潮头的闯劲、逢山开路的拼劲、水滴石穿的韧劲,踔厉奋发谱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为建设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瓯海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7月18日,河南资本集团投资公司与大唐林州公司联合举行林州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仪式。据了解,林州分布式光伏项目是河南资本集团投资公司与大唐河南公司开展深度战略合作的成果,为双方在豫北地区共同投资开发的清洁能源项目。该项目位于河南省林县红旗渠,规划利用大唐林州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7月24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发改局公示淄川区2023年第十次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名单,共包含7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8.74685MW。(放大图片查看)

  7月2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指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供电公司实际上网电量为准,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全容量建成并网,按0.1元/千瓦时补助;2025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全容量建成并网,按0.05元/千瓦时补助,

  7月2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名单(2023年第一批)的通知,通知指出,市级财政对以上项目按照用电类型给予发电量0.1元/千瓦时的补贴,补贴期限为5年。原文如下:关于公布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名单(2023年第一批)的通知京发改〔2023〕941号各有关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名单(2023年第一批),市级财政对以上项目按照用电类型给予发电量0.1元/千瓦时的补贴,补贴期限为5年。详情如下:关于公布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名单(2023年第一批)的通知京发改〔2023〕941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印发推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关于征求《吉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意见的公告。意见反馈截止日期2023年7月30日前。《条例》指出,绿色建筑附属停车场或者停车库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配建或者预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鼓励其他建筑按有关

  7月12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通过在营销2.0新增的分布式光伏监测模块,筛查出宿迁地区某分布式光伏电站近几日发电量异常,随即下发了异常预警工单。宿迁供电公司员工董训鹏接到工单后,到现场核查,发现是电站并网开关跳闸所致,帮助客户更换了开关。上半年,江苏全省低压分布式光伏电

  7月21日,易成新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据悉,易成新能本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含本数),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若本次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

  7月18日,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会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设立光伏项目专项补贴资金,对新会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已完成报批流程,于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建成且首次并网计量的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经属地镇(街、区)、工业园区审核后纳入补贴范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试行)。稳步推动光伏发电项目配建储能设施。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推广,鼓励装机容量6兆瓦以上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适度配建储能系统。支持发展集中式电网侧储能项目,在光伏项目相对集中、

  7月18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印发《河南新型储能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规则(试行)》。《规则》提出,对准入要求的储能电站(自并网即纳入市场)、统调并网电厂(公用燃煤火电、集中式风电和光伏(不含扶贫项目)、10(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散式风电及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项目),根据市场发展情况,

  7月20日,秀洲区人民政府公布2021年度嘉兴市本级家庭屋顶光伏发电量(2020年并网)补助资金。根据《关于下达2021年度嘉兴市本级家庭屋顶光伏发电量(2020年并网)补助资金的通知(秀洲财经农[2023]8号)》文件精神,现将“2021年度嘉兴市本级家庭屋顶光伏发电量(2020年并网)补助资金”进行公示,接受社

  7月20日,宁海县政府发布宁海县加快打造“365”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方案指出,力争到2027年“光伏+储能”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原文如下:为深化实施县委、县政府“365”千亿级产业集群决策部署,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

  7月18日,诸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配套细则。根据《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诸暨市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等六个政策的通知》(诸政办发〔2023〕5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实,明确《诸暨市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高质

  7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对投产的光伏、风电项目实行全额保障性并网。支持建设符合规定的农光互补项目。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导则,推进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工业园区及企业厂房、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规

  7月17日,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温岭市东部石塘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易公告。一、标的概况:1、出让标的:温岭市东部石塘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海域位于温岭市东南部苍山门外塘海域,距离温岭市区约15km。出让区块宗海面积为195.8821公顷。出让海域北邻温岭市东部

  7月13日,温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温岭市东部石塘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易公告,公告显示,出让海域位于温岭市东南部苍山门外塘海域,距离温岭市区约15km。出让区块宗海面积为195.8821公顷。原文如下:温岭市东部石塘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易公告受温岭市自然资源和

  7月11日,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龙港海上光伏项目出让公示,拟出让面积438.2611(含立体分层设权养殖用海)。

  7月10日,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82258号提案的复函中表示,剩余未开发的滩涂光伏主要有岱山双剑涂二期、岱山双剑涂三期、虾峙滩涂、高新区保留水体等,合计约138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舟山并网光伏总装机约32万千瓦。今年以来,加快推进岱山双剑涂渔光互补一期等项目,计划

  7月10日,浙江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嵊泗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通知提到,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围绕海上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海洋能等关键领域,探索搭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新能源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海洋新能源领

  7月10日,关于2022年度市本级家庭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拟补贴清单的公示,本次补贴资金累计730635元。关于2022年度市本级家庭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拟补贴清单的公示根据《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的实施意见》(丽政发〔2021〕25号)《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

  7月10日,永康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2年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财政拟补助名单的公示。根据《关于印发永康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资金补助办法(试行)的通知》(永政办发﹝2016﹞124号)要求,经项目业主自主申报、镇(街道、区)和相关部门审核,形成2022年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3月28日,潮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推进220千伏径南等电力项目。工作措施:围绕“双核四轴”扬帆型电网和“十四五”“1525·300”电网建设目标,加快完成220千伏径南、110千伏北关等变电站核准,加快220千伏龙湾站项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4月1日,汕尾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到,建成500千伏外环东段、陆丰变电站等8项电网工程。工作措施:督促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加大对青赔力度、加快380基塔基交地,加强施量、加速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建成500千

  3月27日,山西晋中市政府发布2023年晋中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实施新兴产业扩能行动。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突出新能源汽车、特钢材料、碳基新材料、光伏电池及组件等8个新兴产业链带动,全年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擎天八柱”。把新能源汽车、甲醇汽车和甲醇化工

  3月5日,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

  3月14日,202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正式发布。谈到五年来做的主要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

  3月14日,202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正式发布。谈到五年来做的主要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

  这两天又仔细阅读了《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对比2022年和2021年的报告,发现新一年工作安排中,碳达峰与碳中和不再提及了。(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先来看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一年关于这方面的表述:【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

  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能源力量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在总结工作中,报告充分肯定了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这其中包括能源行业取得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行业作出的部署,为新一年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划出了重点、制定了目标。开局关乎全局,如何在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探讨能源电力如何保供电促转型、稳经济惠民生。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电力行业作出的部署,为新一年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划出了重点、制定了目标。开局关乎全局,如何在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BOB集团,探讨能源电力如何保供电促转型、稳经济惠民生。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