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眼镜厂商透露:镜架bob出厂价5元零售2000元(图)
发布时间:2023-03-27 10:36:32

  BOB集团动辄1000元、2000元的近视镜让消费者咋舌,两块玻璃,一个架子,为何售出如此高昂的价格?眼镜业到底是否存在暴利?

  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眼镜零售利润高已是业内共识,但这种高利润是否属暴利,生产商和零售商等各方则各有说法。

  “整个链条上90%以上的利润都被零售商拿走”,从业8年的深圳市博登眼镜厂的骆总说,但是零售商的销售额小、bob成本大,所以“暴利不暴利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理解”。

  骆总告诉记者,生产商的利润率大约是25%左右,然后生产商转给批发商,批发商的利润率是30%到50%,零售商从批发商手里拿到货后,一般以3到5倍——也就是说300%到500%的利润率——价格卖出去。

  骆总解释说,一个外国名牌镜架,在深圳的出厂价大约是5到10元,指定的品牌商在计算相关品牌营销成本后,再以约数百元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加上30%到50%的毛利后以800元到1000元的价格卖给零售店,在零售店里就至少卖2000元,如果是国产品牌,出厂价是3到5元,批发商卖给零售商是30到50元,在零售店那就要卖300到500元。

  但有业内人士说,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也只在30%左右,如果以此为坐标,眼镜业的批发商、零售商的利润率确实比较高。如果与技术含量高的钟表、数码相机比较,目前眼镜的零售价格也确实偏高。

  “这既不是个垄断行业,也没有太高的行业门槛,开业成本也不是很高,谁想经营都可以,何来暴利的基础?”深圳最大的眼镜零售商之一,博士眼镜公司董事长刘晓说,“要说暴利,那是1995年前后的事”,后来市场充分竞争,眼镜业每天都在洗牌,每天都有零售店倒闭,越来越多的眼镜店为了节约成本而“上楼”,不再承租一楼的门面。为什么会这样?在他看来,这就是市场在起作用。

  他认为,眼镜零售是个传统行业,销量小而稳定,利润也比较稳定,但是投入和成本却不低。如果开一家50平方米的眼镜店,装修费至少10万元,中档的磨边机和验光机约20万元,存货所需现金流至少20万元,再加上租金,中档地段的年租约5万元,还有押金、水电等开销,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像博士眼镜公司,一年的纯利润可达8%到10%,这在眼镜行业已经算是好的了,很多同类企业都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刘晓说。

  而如果有一副眼镜配得不合适,就一定要拿新镜片来重新打磨,验光、打磨镜片、调校镜架,这些工序都是在零售店里完成的,配戴后出现眩光、眩晕、对镜架金属过敏等任何不适,消费者都会找到零售商。“但是在评估眼镜价格的时候,却很少有消费者把这些配套服务计入零售商的成本。”刘晓说,眼镜零售是个亦医亦商的行当,需要请有资质的验光师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要直接对消费者健康负责,这些都是经营成本。

  刘晓推测,之所以有人认为眼镜暴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一些小眼镜店打出“平价眼镜超市”、“眼镜直通车”等经营形式,出售低价低质、配套服务差的眼镜。而实际上消费者去购买时,却往往发现低价的眼镜“卖完了”,只剩下了高价的。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眼镜业资深人士,听记者转述了“零售业利润率8%到10%”的说法后哑然,他转而说,“生产商的利润在整个链条上最低,这一点是业内公认的,深圳年产镜架近2亿副,但对于生产商来说,一副平均利润才几块钱。既然骆总都说利润率有25%,那零售业的利润绝对不可能是8%到10%。”不过此人也认为,眼镜零售需要验光、配镜等专业技术,其销售中包含了专业技术服务,简单地通过出厂价和零售价相比而得出暴利的结论,这种做法似乎值得商榷。

  但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有人提出了充分的理由反驳这种眼镜业不存在暴利的说法。在他们看来,以精密度更高的机械表为例,无论是加工的复杂度和技术含量,显然都会比眼镜高,但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平均价格却比眼镜架低,所谓的营业成本高、销量低,不存在暴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开个表店,包括后续服务在内,难道会比开个眼镜店低?做一个手表,难道会比做一个眼镜架低?零售商利润只在8%到10%之间,在我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记者日前来到红荔路边、老图书馆附近集中了多家眼镜店,既有大型连锁店,也有单体小店。但是也许受到地铁施工的影响,这些店里都顾客寥寥。记者在这一带走访发现,小店普遍挂出打3到4折的横幅吸引顾客,打折后的近价格以100元到800元之间的居多。例如爱某眼镜店,原价800元、1000元的镜架、镜片动辄就打3折,变成了一两百元,给消费者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而高某、博某等连锁眼镜店中,则鲜见打折。一些品牌镜片、镜架,在这些店中都有统一的价格。这些店中最贵的近可达2万多元,最便宜的则有100多元。店员可以通过辐射测试、不同镜片之间的视觉对比等方式,向顾客证明贵的产品有贵的好处。

  而记者走访的消费者则认为,100多元的眼镜虽然便宜,“但是真的太差了。”而稍微感觉款式时尚点、配戴舒适的眼镜,“就至少要四五百元,更多的动不动就是几千块钱,实在是高得离谱了。”“便宜的不想戴,中档的太贵,高档的根本不敢问。”

  零售商所说的眼镜零售不存在暴利这一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呢?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钟坚教授认为,非垄断、门槛不高、竞争充分这些基本特征,就决定了一个行业没有暴利的基础。也有教授认为,在某些行业,是可能存在显性或者隐性的价格联盟,参与其中的行业以惯例为借口,抬高价格,牟取高于实际的利润率,就目前充分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利润率高于30%的行业,确实可以称之为暴利行业,“何况300%到500%的毛利呢?”

  市工商物价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眼镜不在政府定价产品目录中,属于市场定价,如果不出现特别情况,工商物价部门不会去干涉其价格。

  2000元甚至1万多元的眼镜,到底比200元的好在哪里?消费者多出了钱,是否物有所值?商家宣传的“防紫外线”、“防辐射”、“增强视觉真实感”等等口号,是否只是商业噱头?深圳市质量计量检测研究院的有关专家说,“贵的眼镜确实有贵的道理,但是否能贵那么多,就很难说了。”这位专家举例说,比如镜片减反射膜,科学实验证明,镀膜层数越多就越好,镀膜后确实可以减少紫外线、减少辐射;再比如,非曲面的镜片就比球面镜片看东西更真实,如果将一张方格纸放在球面镜下面,球面镜边缘的方格都会变形,非曲面镜则不会;又如,钛金属的镜架就会更轻、不容易与皮肤发生过敏反应等等。要做到上述这些,商家就需要更换磨具、或者提高切割镜片的技术、提高技术人员水平,这些都需要成本。但到底需要比便宜的眼镜增加多少成本、是否有夸大宣传、性价比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就很难说了。(记者 王鹂鸣 实习生 唐芬艳/文 温文锋、实习生 伍思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