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中小眼镜企业发展困境分析(二) 升级转型bob难题多多
发布时间:2023-08-26 22:24:25

  BOB集团在中国,小微企业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它们占据市场主体的90%,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发明专利、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在眼镜零售这个以点带面、分区辐射,满足大众刚需的区位导向型业态中,分布在各个小区、商圈附近的中小眼镜店更是无可替代。无论医院、视光中心,都无法替代中小眼镜店的覆盖范围。

  有人说,未来的社会医疗体系将会是大型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医院各自分工,分层覆盖需求的分级转诊时代。能在社区医院解决的小问题就不必往大医院跑bob,社区医院看不了的病再往上一级一级地转诊,以实现社会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我们的眼镜零售行业,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不觉间就形成这种服务体系的雏形。

  然而,中小眼镜店要想实现完全覆盖所处地区需求,与更大规模的眼镜店和眼科医院实现充分竞争,非常需要专业技术。眼镜零售已从劳动密集型、人才经验型,转向知识型、技术型,迈入新的零售时代。而多数的中小眼镜零售企业在这一轮的转型中,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面对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这座大山。

  在本刊官方平台2019年11月21日发布的一文中,围绕中小眼镜零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与痛点进行的一次微调查,在发布的10天时间里,后台共收到了640人的有效投票。其中,除了中小眼镜企业招工难、用工难这一突出难点之外,也有不少参与调查者在后续的跟进采访中表示,自己也知道眼镜零售要升级转型,但升级人员和设备所需的高额投入,以及升级后营收是否能够提升的疑问,都成了制约企业迈出下一步的关键。

  国际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旦中国人进入某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就会无限趋近于零,因为中国人的勤劳会把最后一点利润都榨出来。这话虽然夸张,但也显示出在中国这一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中小眼镜店要生存,就不得不压低价格和利润。

  眼镜验配虽是刚需,但因为选择过多,是实实在在的买方市场,小型店价格被压榨得厉害、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统计,我国眼镜零售店中,规模在1~2家的小型眼镜店,客单价要比大型连锁眼镜店低200元,比眼科医院低300~400元。

  验光仪器设备是开设眼镜店一项必不可少的成本。今天的验配设备市场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厂家在仪器领域发力研发,将综合验光仪、磨边机等一度是国外品牌制霸的领域,拉到了同焦度计一样充分竞争的市场。3万元级别的全自动磨边机、几千元的综合验光仪,都让开店成本下降了不少。据统计,努力压缩成本的情况下,目前开设一家50平米以内的眼镜店,投入一套仪器设备需要6~8万元。

  但这只是基本的设备花费,若要尝试新业态,进行升级转型,眼镜店至少还应必备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测量等进行眼部检查和视功能训练所需的仪器。这又是一笔较大的负担,经济型收缩,中小店融资困难,经营者们要自掏腰包,需要魄力。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中型眼镜企业来说的。税费压力主要来源于劳务税,即员工的五险一金。整体而言,中国企业税负比世界上大多数主要经济体要高。中国劳务税占比45.4%,将近占到世界平均值16.1%的3倍,是美国相应数值9.8%的4.5倍左右。

  在上篇提到的 “得人难、用人难、留人难” 的背景下,眼镜店无论是扩张,还是提升专业程度,都要针对性招聘视光背景的专业人才。水涨船高的薪资,和较高的税费占比,对于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本刊将在后续文章里陆续为大家分析困境,商讨对策,走出迷雾。敬请关注本刊“中小眼镜企业困境”的系列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