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集团

眼镜行业如何把70+BOB集团%的毛利做到依旧不赚钱丨李源
发布时间:2023-07-15 20:55:45

  BOB集团三十米外雌雄难辨,五十米外人畜不分。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要戴两副眼镜,最怕吃火锅和冒热气的粉和面,走在大街上看见熟悉的身影不敢打招呼,生怕认错,剪发看不清镜子,只能说好,戴上口罩有哈气,摘下眼镜就失明。相信各位眼睛近视的伙伴,都有过以上这样的体验。

  以上应该是对当代近视人群日常生活最确切的形容了吧。大家的眼镜都是多少度呢?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讲讲你是如何近视的。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在近视便是心灵窗户上装了一块毛玻璃BOB集团。每个近视的人,可能都会在某个时刻发出过深深的懊悔,当初怎么就近视了呢?这种情绪在去眼镜店掏钱配眼镜的时候,更是会特别强烈。

  想起还在上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慢慢戴上了眼镜,凭借自己的一股子倔强,直到参加工作后才配上了人生第一副眼镜,当然没多久就被我弄丢了。应该很多人都弄丢过吧,不过那世界清晰可见的纹理细节,瞬间让我觉得一切又都美好了起来。

  记得当年用的还是比较低配的树脂镜片和框架,就这每次也得花个好几百。如果再被销售推销什么防蓝光、飞球面、折射率这些专业名词一顿吹,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价格已经上天了,贫穷的我们只能在心里默念一句***。

  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一次在网上胡乱冲浪,看到有人分享自己去丹阳买眼镜的经历。江苏丹阳是中国很有名的眼镜生产基地,这个人说在自己的城市里要价四百以上的镜框,在丹阳也就开价一百六,而且还有很大的还价空间。

  看看这价格差距,眼镜似乎就是一个妥妥的暴利行业,配过眼镜的朋友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你的眼镜是花了多少钱配的。

  我一直认为凡是做判断之前,不能仅凭个体片面的感受或者案例,还是得有更扎实的调查研究,拿出更多证据来。所以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眼镜行业到底是不是暴利?我们的眼镜是不是都买贵了?

  我去网上搜索一下关于眼镜行业暴利的消息。最早的讨论是于2002年的一篇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文章,当时文章里是没有眼镜行业的,但南京一家媒体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自己把眼镜行业加了进来,随即引发了一轮对眼镜行业的讨论热潮。

  到了2008年的时候,眼镜业已经跃居到暴利行业排行榜第二,仅次于房地产行业。在这之后。就长期位列榜单前列。但这种票选也只能说明消费者觉得眼镜暴利,到底这个利润够不够暴利,还是得去看卖眼镜的商家们的真实经营数据。

  正好就有这么一家卖眼镜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博士眼镜。就是我们在各种商业街上会看到的那个博士眼镜。

  在2017年申请上市的时候,博士眼镜在招股书里公布了不同产品的平均采购单价和平均单价,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是他们家眼镜的进货价和零售价。

  我们来算算账,其实就是博士眼镜买进来一副镜架之后,至少是以4~6倍左右卖出去,镜片的翻倍更高,三四十元进价的镜片会以至少7~9倍左右的价格卖出去。看到这些数字,你肯定要说果然暴利。

  博士眼镜每卖出100块,最后也只净赚个10块钱左右,看到这个数据你还会说眼镜行业是暴利行业吗?毛利和净利的区别就不用给大家多说了吧,但眼镜行业,这离谱的高毛利低净利到底是怎么回事?高额的利润都被花在哪里?

  还是以博士眼镜为例,我们买一副眼镜镜架和镜片的成本,其实只占到了总价格的约8.3%和5.4%左右,而其余的钱其实都是付在了眼镜店的日常经营。

  在博士眼镜的年报中,整个销售费用占了营业收入的将近50%,人员工资和房租这两项费用占了销售费用的90%。

  也就是说我们在店里花钱配眼镜,差不多1/4的钱都是花在门店和员工身上,还有超过1/4的钱是在为房租付费。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眼镜贵,但是开眼镜店的人其实也没有拿到暴利的原因。

  那么你可能又要问了,有没有可能压缩人力成本和房租,进一步降低眼镜的价格呢?这就涉及到眼镜这门生意的本质了。

  首先,配眼镜其实卖的是非常个性化的定务,大家的近视度数、散光度、瞳孔大小都不相同,对于材料的接受程度、舒适度来说也非常个性化。这就决定了这么多年来,配眼镜的业务还是大部分在线下,需要实地验光和调试。

  其次,眼镜行业是一个消费相当低频的行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约朋友去餐厅吃饭、去酒吧喝酒、去商场买衣服,但几乎没人会说今天没事去配个眼镜吧。

  根据博士眼镜2018年的财报,他每家线副眼镜。对于这种低频消费的产品,客流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要想有生意就要挑地段。

  眼镜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工作党和学生党,学校、大商圈、医院附近是这些群体出没最多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房租大多也不会便宜到哪去,而且这种风水宝地肯定有无数同行也看上,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眼镜店扎堆开的盛况。

  这些眼镜店由于没有品牌差异,对消费者而言都差不多。选择进哪家店都是随机的。因此在有限人流量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客单价,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说白了大家都是给房东打工的,这么看来房地产依然还是最赚钱。

  但是我们如果想要更便宜的去配一副眼镜,那该怎么做呢?一种模式就是我们先在网上购买折扣,再到同品牌实体店由专业的配光师进行验光、配镜加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享受到折扣,又能享受到线下的服务。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去医院专业的光学测试,然后自己跑去眼镜批发地直接购买镜架和镜片。但是眼镜批发市场这些年割的韭菜也不少,品质是否有保障,全看你的购买技术。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选择网上配镜,只是可能会有一些佩戴不合适的情况出现,不过说到底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最好不要近视。

  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有超过6亿的近视患者,占中国总人口的近50%。其中中国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0%,而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加入近视大军,看不清成为生活常态,不戴眼镜的同学和同事反而成了稀有物种。可谓是“三人行,必有一眼镜”。除了繁重的学业和工作压力,真正导致近视的问题,是我们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和糟糕的环境。

  自然杂志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眼睛接触阳光的时间越短,近视的风险越高。目前有大量研究证据表示,户外自然光可以预防眼球变长,是保持眼球正常发育的必要要素,而人工光不管亮度如何都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国内眼镜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有数据研究表明,预计2021年,我国眼镜行业规模在944.8亿元左右。随着我们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其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未来,眼镜行业将根据场合、年龄、个性等进行更细致的细分,如个性眼镜、商务眼镜、休闲眼镜、时尚眼镜等。

  眼镜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行业集中度低,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也非常激烈。不只是实体店之间的直接竞争,还有来自互联网零售的冲击。有机构预计,未来的趋势是验光和配眼镜分开,消费者会在医院验光,然后按照验光数据在网上眼镜店配眼镜。

  虽然线上也需要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但是避免了高额的租金费用,总的来说,线上成本总归小于实体店的成本,导致线上配眼镜比线下要便宜。因此,眼镜线上零售收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目前,一些企业纷纷加大线上销售力度,例如博士眼镜在天猫、京东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2019年博士眼镜线%,占公司总体销售额的7.47%,较前年增加5.02%,线上销售呈现增长态势。

  更个性化的服务,成了各个眼镜品牌在行业竞争中最重要的一环。谁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谁能为顾客提供各种各样的配镜或者眼睛护理问题,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最终建立一个能够让客户,不断与品牌产生互动的粉丝社群,才能长期绑定客户,品牌也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如今眼镜行业已不是比拼产品,而是是否能够提供让客户满意的增值服务。拥有更专业、全面视光师的视光中心,或许将替代如今传统的眼镜销售门店。